2021-2022
STUDY ABROAD PROJECT
我獲得了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的補助,得到全額獎學金能夠去國外留學一年。
即將前往丹麥的Design School Koldin留學,這是兩年制的研究所課程Program Design for People,專業為Communication Design。
Learn More這麼突然得知這個消息,想必有很多疑問。沒問題!我整理出來了~
Q&A
申請篇
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(簡稱=海外菁英)為全額補助獲選者於海外學校一年的學費、生活費的計畫。
這個計畫需要經過一年的徵選,包含作品集徵選→兩星期研習營培訓→海外學校選送,最後由海外學校發出通知確認獲選。
海外菁英的選送學校有分各個不同的設計領域,每個領域會有約7個左右不同國家的學校選送,都是各領域優秀的學校。
要參與這個計畫必須達成一些條件:
1.為本國國籍。
2.為學生身份。(這也是我當初念研究所的原因之一。)
並且錄取後必須保留學生身份直到培訓期滿歸國,因此出發去海外學校前需要在台灣學校辦理休學。
學校篇
要去哪所學校、讀什麼?
丹麥的Design School Kolding,這是兩年制的研究所課程Program Design for People,專業為Communication Design。
為什麼是丹麥?
海外菁英選送學校時可以填選自己要的排序,當初我的排序為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(想去日本、對日文熟悉)→美國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(與我大學就讀領域相同、有認識的教授)→丹麥Design School Kolding(學院分類方式很特別、歐洲可以去各個國家都很方便)
最後結果錄取了丹麥,也算是滿意的結果,並且免費讀一年當然選遠一點的好。
有想過是去丹麥嗎?
沒有。一直以來都是想去日本或德國。但也默默覺得日本的學校不太吸引我(更喜歡單純的去日本玩),德國則是對於工業設計產品的功能主義非常喜歡,不過自己並不想做實用的作品,覺得他們功能性的訓練應該會讓我感到痛苦。因此原本海外菁英沒申請上的話打算去申請荷蘭的交換,荷蘭對於設計藝術的想法非常開放,並更以概念為主創作,相較之下更適合我(而且也離德國近)。
要讀幾年?
海外菁英的錄取機制並不是交換學生,而是正式管道入學,因此我是擁有完整學生身份,讀完後可以拿到學位。基本學制為研究所兩年,但因為補助只有一年,等我讀一年快結束時再決定是否繼續讀完。
因此目前暫訂為一年。
台灣的研究所怎麼辦?
目前我已經把台灣研究所的學分修完了,只剩畢業設計及論文,我需要先辦理休學,等海外培訓結束後再回來讀完。休學可以休兩年,延畢也可以延兩年,因此就算我決定於丹麥取得學位,也還是有辦法回來再取得台灣學位。(當然如果你們願意讓我到可能28歲才去找正職的話。)
原本在台灣學的是什麼?
大學就讀Communications Design媒體傳達設計,主要為互動裝置設計。
研究所就讀Industrial Design工業設計,但我還是在做互動裝置設計。
未來要讀的學程是Design for People,這所學校特別的學程不是以專業分類為主,而是以為誰設計,因此具備兩個專業領域的我蠻適合這樣的學程。
什麼時候開學?
2021/8/23。
準備出發篇
哪一天出發?
需要提前開學兩週前前往準備,因此暫定8/5左右出發。
住宿、機票決定了嗎?
機票稍微研究了,住宿還在努力中。
台灣的住宿怎麼辦?
目前正在收拾房間,預計是轉租給研究所同學,並跟她討論好等我回來時再換回我租。我也可以把東西裝箱留在原本房間公共區域。
什麼時候回來?
海外菁英的條件之一為需要在海外實習,因此明年6月學期結束後還會有為期3個月左右的時間,基本上是明年9-10月會回來,中間假期及過年都不會回台灣。
丹麥生活篇
對丹麥了解嗎?
其實確定後才認真查了丹麥的資訊,原本對丹麥的印象只有LEGO、北歐至寶Mads Mikkelsen和小美人魚,甚至連在德國旁邊都是最近才知道的(本身非常想去德國玩),但之後就會慢慢了解了。
丹麥人講英文嗎?
研究所的學程為英語學程,並且普遍丹麥人的英語及第三、第四外語都挺好的(查到的資訊)。
一個人住吃飯怎麼辦?
真的不是我在說,我超會煮。
學校在哥本哈根嗎?
不是,學校在位於南丹麥大區的科靈(Kolding),也就是學校的名字。
時差為幾小時?
比台灣慢6小時。
疫情篇
丹麥疫情狀況如何?
https://www.skyscanner.com.tw/travel-restrictions/denmark/29475373
之前看是橘色的,現在變成紅色。
抵達後需自我隔離10天,確認PCR為陰性隔離期可縮短。
現在疫情的狀況還要出國嗎?
去年選送至丹麥的學生當時也如期前往了,學校那邊通知可以去就是沒有問題。
疫情雖然讓很多計畫產生變數,好像停滯了很多事,但人生還是要前進。
打疫苗了嗎?
還沒有機會,我持續努力。